2025-10-30
【大師講座】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台灣AI大未來
【大師講座】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台灣AI大未來
今年最後一場大師講座,美伶姐力邀人工智慧(AI)與網路科技領域的重量級人物—簡立峰博士。身為 Google 台灣第一號員工,簡博士不只是推動台灣成為 Google 亞太研發基地的重要推手,更是引領台灣新創國際化與 AI 轉型的關鍵參與和推動者。短短兩個半小時,簡博士從全球前十大企業談到台灣社會結構,用淺顯卻犀利的方式,讓 AI 不再只是抽象名詞,帶領地創團隊看見AI時代的契機與挑戰。
簡博士指出:「AI 帶來的是高度集權與統一。」全球前十大市值企業中,科技巨頭占七席;近七千種語言裡,僅約百種能在 ChatGPT 使用,被深度優化的更只有英文與簡體中文。這代表「語言架構」是使用生成式 AI 的第一關鍵。由於 AI 的知識體系建立於西方語境,使用者必須明確定義自身背景與目的,AI 才能真正對焦需求。「用 AI 不比用人,」簡博士提醒,「AI 的能耐是問出來的。」因此,他建議不妨反問 AI:「怎麼問,才能問得更好?」關鍵答案是:「問題越專業,得到的回應就越準確。」
在談及產業與人才時,他指出 AI 的閱讀與理解力讓照書教的畢業新鮮人失去優勢,企業更需要「有經驗、懂得用 AI」的人。計算與記憶可以外包給 AI,但學習力與思辨力不能。不僅在網路上尋找已知知識,更努力在已知問題中找出新的知識;「一問一答叫抄襲,十問十答叫學習,一百問一百答叫創造。」唯有成為具跨界整合能力的「π型人才」,才能與 AI 共創價值。
在網路行銷面向,簡博士提到國際正從「SEO」(搜尋引擎優化)邁向「GEO」(生成式引擎優化)—讓品牌被 AI 理解並出現在生成式回答中。然而因繁體中文素材少、主要內容來自新聞,SEO 仍高度有效,但行銷關鍵字有生命週期,唯有持續創造內容與新關鍵字,品牌才能被看見。
回到地方創生的脈絡,他指出 AI 在醫療與生產力領域的應用,將為高齡社會開啟「消費黃金十年」。如何掌握此族群,是地創的重要課題。另一方面,少子化與人才短缺使得善用台灣安排排名「吸引外國人進入」及「讓85萬外籍移工融入社會」成為地方創生的新方向。
最後,簡博士鼓勵大家以正向態度擁抱改變。AI 會取代部分工作,也創造新機會。「改變是人類永遠的不安,但若從宏觀角度看,AI 帶來的,是讓人類更有能力的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