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0
【地方創生 X 社區一家】南迴永續旅行聯盟見學
由基金會主辦、邀請「社區一家」得主參與的地方創生見學,來到最後一站—南迴永續旅行聯盟。不同於前兩場聚焦於單一場域的專業參訪,這次我們走進聯盟多位夥伴的場域,理解他們如何各自扎根於專業,卻又透過互助串連,讓南迴這塊土地被更多人真正看見。
聯盟發起人武薩恩表示,這場見學希望以一條遊程,帶大家理解永續如何落在生活裡——以文史走讀讓故事持續地說、以在地食材轉譯成餐桌日常、以部落技藝作為體驗讓文化持續地做、以互助交流讓知識持續流動。這些都是聯盟落實在地文化永續的具體方式。
#文化不再是表演,而是一種日常,一種生活方式。
在文化傳承的討論裡,聯盟夥伴不約而同提到,真正的傳承,是讓文化持續存在,而不是侷限在某一群人身上。他們希望支持由部落實質生產的食材與技藝的核心價值,而非只強調外顯的文化符號。因此,他們刻意將原住民文化自然地放入大眾旅遊的體驗裡,也把產地作物轉譯成多數人習慣的飲食方式。因為文化是否被看見,不在於它被多大聲地宣傳,而在於它是否真實地活在日常,被青年、遊客、社區不斷實踐。只有成為生活,文化才能永續。
#聯盟的誕生:不是靠號召,而是共識的凝聚。
交流會上,武薩恩也分享了南迴聯盟的起點:不是誰大力奔走、也不是發起人拉著大家一起做,而是從一次市集開始,夥伴們因為相聚而產生共識,進而希望共同延續這份力量。他認為,聯盟能一直保持動能,是因為他們沒有走向協會化。在這裡沒有誰是負責人,也沒有誰是主導者。因為大家都清楚,活化地方不是某個人的責任,而是大家共同的行動。加入聯盟不是為了拿資源,而是努力成為能提供資源給別人的人。
#活動背後的第二層、第三層意義。
「有人願意回來,地方才有可能發亮。」這句話,是聯盟的信念,也是所有行動的起點。因此在每一次活動、每一次合作中,他們不只看眼前,而會進一步問:如何讓年輕人留下?如何讓地方產業永續?如何建立一個能支持彼此的系統?
南迴聯盟以返鄉青年支持系統、無私分享 know-how、跨店家互助的方式,形成一個陪伴網絡。他們相信,支持一間店,就是支持其背後的生產鏈、族群與夥伴;而真正的永續,是大家一起共創,而不是單一角色的負荷。
這場活動,知本老爺的劉總經理也特別親自出席,希望藉由親身走訪,更深入認識南迴聯盟的夥伴,並期待未來能在地方創生上展開更多協力與可能。
美伶姐與盧思岳董事也表示,希望透過見學活動,讓地方創生團隊與社區夥伴能有更多實質的串聯與交流。他們強調,經營地方不能只見樹不見林,唯有更大的整合與彼此支撐,才能共同打造真正具有韌性的地方發展能量。
#社區團隊回饋:
「我們也在地方努力著,但看著南迴許多團隊的串連一起努力,也許這才是我們希望的地方創生。」
「現代年輕人跟我們那一輩很不一樣,大家都很願意分享所擁有的資源,讓大家一起變好。」
「他們不是做生意,而是從照顧部落的角度行動,這份初心很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