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News董事長觀點:善用數位工具是地方創生致勝的關鍵@LINE for Business

News

2023-11-09

董事長觀點:善用數位工具是地方創生致勝的關鍵@LINE for Business

早在 2016 年,國家發展委員會就以「設計翻轉,地方創生」的試辦計畫,由上而下的甄選十餘個在地團隊,用專業技術顧問輔導方式,開啟台灣地方創生的早期樣貎。2017 年 9 月我就任國發會主委後,就開始草擬國家級的地方創生計畫草案,陳報行政院核定。2018 年 5 月 20 日由當時候的行政院長賴清德邀集產
官學研召開第一次「行政院地方創生會報」,正式宣布 2019 年是台灣地方創生元年。

我們知道,台灣有 150 萬家左右的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中更有超過 70%以是所謂的微型企業,每家的就業人口是五人以下。當數位經濟時代來臨,數位化、數位優化,甚至數位轉型,對他們而言,都不是水到渠成的簡單工作,成本及智識能量都有賴政府政策的推力,才有可能往前邁進,這也就是當時國發會團隊經過討論後,一致認為要將科技導入放入地方創生國家級計畫的顯著位置,才能透過縮短城鄉數位落差,讓地方創生所期達到區域均衡發展、振興地方經濟的目的可以達到。所以,台灣地方創生行動方案的最早核定版本,不論是三個核心價值(以人為本、科技導入、產業 DNA),抑或「地方創生五支箭」(企業投資故鄉、科技導入、產官學研社共同參與、整合統籌部會創生資源分配、建立品牌),都沒讓「科技導入」缺席!

特別交待上述這一段過程的目的,在 highlight 出這篇文章的主題─數位能力與數位轉型是台灣地方創生發展的關鍵元素之一。時間序告訴我們,就在全面啟動台灣地方創生行動約莫半年時間,Covid-19 疫情爆發,接著,隔離、管制、急速降低移動頻率、WFH 在家工作模式、線下改為線上消費,對大家的生活產生大變化。疫情超乎預期,長達三年的時間,經濟活動受到嚴重的影響,一直到 2023年初才算真正解封。但一切都回不去了!回不到 2019 年疫情尚未發生前的狀態了。新生活、新消費、新經濟已是疫後的 New Normal。

從數據分析資料顯示,人類經過了疫情大大的提升了對數位能力的適應程度,也讓數位轉型的速率及成效,級數的成長。這是疫情帶給人類的真正禮物。台灣地方創生是因緣,還是巧合,就在疫情混沌的三年間種下種子、待它萌芽、成長、茁壯,是危機,也是最大的挑戰。蟄伏三年能否破繭而出,關鍵就在能否善用數位工具,提升數位力及啟動數位轉型!

疫後存活的關鍵就在數位能力是否提升

儘管台灣在高科技,特別是電子產業的 IC、ICT、半導體等產品都在世界執牛耳,但 150 餘萬家的中小企業,基於成本及人力因素,長期以來在推動數位化、數位
優化,就相當不容易,更遑論數位轉型。

我們常說科技始終來自人性,科技的發展自然是帶動人類生活品質提升的元素。唯人類畢竟是個慣性動物,當科技術度飛奔得太快時,人們的適應能力自無法同步跟上。網路社會的興起、智慧型手機的發明、大數據、AI 人工智慧等都顛覆了人類社會,改變人類的行為。數據分顯示,科技曲線上升的是最貼近數位科技發展的速度的一次。

四年來,台灣地方創生從擾動地方,到地方自主意識關心故鄉發展危機,加上疫情的推波助瀾,返鄉、移居地方的人口顯著的移動,如今從土地長出來的團隊已遍地開花在二十二個縣市,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平台的夥伴就高達 180 餘個。地方創生在台灣成為顯學,公私協力,行政院陳建仁院長也說這是同時有最多中央部會一起參與的國家層級的計畫。經過疫情洗禮之後,我的觀察是:沒有被疫情打倒,存活下來的團隊,都有二個共通的元素,一是項目的提升數位能力,另一是員工的數位培力。

案例分享一:雲林口湖台灣鯛的智慧養殖與線上銷售
雲林口湖台灣鯛王子王益豐是第三代的養殖達人,面對氣候變遷及全魚利用的目標,益豐翻轉吳郭魚的命運,打造 AI 智慧養殖的典範,不僅是全部用太陽能綠色能源自發自用,且養殖池也全數據化的管理,從飼料的給予、糞便的收集到污水的處理,全部都是自動化、智慧化的管理。公司同仁都是在地的夥伴,創造地方的就業機會,形成一個非常棒的生態系。

然而疫情一來,所有同仁好似坐困愁城。益豐告訴我,他沒有辭退任何一位員工,之前因業務忙碌,同仁欠缺學習的機會,正好在疫情期間開設培力課程,教授同仁線上販售數位能力,在善用既有的工具下,疫情期間線上銷售成績逆勢成長,較之前線下實體更好,同仁也開直播、揪團媽,銷售同仁有了自信,各種創新的模式因應而生,營業額還高於疫情前好幾倍,數位不難,有沒有裝進 Mindset 才是關鍵!

案例分享二:粨發粨粽的復育甲酸漿葉
來自台東原住民部落美食的「阿粨」,之所以可以異軍突起,與眾不同,在於這個看似粽子所裹覆著小米餡料的「甲酸漿葉」所展現的功能與魅力。然而當訂單增加,葉子來源不足及考慮食物的品質時,復育甲酸漿葉的種植就成為阿粨食品產業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然而面對氣候變遷及人力不足的困境,科技導入是唯一的解方。在園區裝設感測器,協助偵測甲酸漿葉的生長情形,下過雨就不需要澆水、有蟲咬就要立即處理、生長狀況的掌握也有助於計算產量的大小,透過後台的數據管理,讓葉子成長狀況越來越好。之後再發展到全葉利用,下腳料嫩葉可
以做成甲酸漿葉水餃、較粗的部份可以磨成粉成為茶包、做成茶飲!民以食為天,食物也需要多變來挑戰消費者的味蕾。銷售的部份則透過網路數位工具的協助,製作友善且方便的訂購網站。粨發粨粽在徐哲煌、王禎壹兩夫妻共同努力下,透過數位轉型與善用數位工具,一直穩定的成長中,是從食品加工,跨足農業、再到科技生技研發的全方位團隊,令人敬佩!

案例分享三:「亭仔咖」透過數位力讓下雨不再是基隆的 Blue
基隆是個下雨天數最高的城市,長期以來,雨在基隆人的心裡是個負面的名詞與現象,商家做生意也和農民一樣,要靠天吃飯。有了數位工具後,一群鍵盤俠開始邀集商家做下雨天的生意,讓天氣不好阻絕遊客的劣勢翻轉成雨天不用排隊可以悠閒享受的優勢,鼓勵商家加入,透過設計 APP「亭仔咖」可以知道那裡有空位、那裡有優惠、那裡有美食好玩的地方,商家遊客雙贏,何樂不為?雨天不再Blue,雨天可以創造新的商機,何樂不為?科技與數位經濟新模式,解決我們長期困境,打開新的一扇窗。

案例分享四:隱身在彰化的軟體公司突破框架成為最給力的地方創生團隊
「奇步應用」是從科技業退場回到家鄉─彰化市創業的一家軟體公司。用他們的數位能力與服務量能,在疫情期間協助許多在地團隊數位轉型,增強數位力,服務地區遍及全國各地,成為最給力的地方創生典範,也證明軟體公司不一定要在都會區,在偏鄉城鎮也是可以大有為。佳新是 2020 年 LINE 官方認證的 API
Expert 技術專家,他可以指導團隊熟練利用 LINE 的工具達到所期待的商模增加收益。

未來的期待與合作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成立即將滿二年,我們用大平台的概念,給魚不如給釣竿的理念,持續為平台上的夥伴串接需要的資源與技術,讓大家可以茁壯與成長。數位力與數位轉型一直是我們所關注的議題。台灣人最普遍使用的社交軟體就是「LINE」,一個友善、熟悉、方便的系統可以節省人力、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及創造新商機。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好的合作機制,讓團隊的發展可以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