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
【謝健南大師專班】零售通路與供應鏈進階二期
大家都在做行銷,但行銷的最大目的是什麼?謝老大認為,行銷的終極目標是將品牌打造成一種信仰。
#打造品牌信仰
星巴克的廣告主打的從來不是商品或咖啡豆,而是一種象徵與社會認同;
誠品販售的不僅是產品,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甚至成為閱讀文化的代言品牌;談到品牌信仰的建立,今天謝老大以宮廟行銷為切入點,帶領團隊探索品牌行銷的思維。
今年白沙屯媽祖繞境 ,報名的「香燈腳」人數將近33萬人,10天帶來的經濟效益初估逾10億;又比如南投竹山小鎮的紫南宮,每年有800萬香客湧入。這些驚人的數據不禁讓人反思宮廟如何創造信徒?信徒到廟宇跟顧客到店有什麼相同的特質?其核心在於建立情感連結與文化共鳴,品牌一旦成為信仰,就不再是單純的商業活動,而是消費者生活與文化的一部分,甚至是他們身份的象徵。這種忠誠度與認同感,正是品牌行銷的終極目標。
謝老大指出,品牌若沒有信仰支撐,它的壽命很難持久,因為在處處都是消費選擇的現在,消費者買的不僅是商品本體,更需要一個購買的「理由」。
#信仰讓選擇變簡單
謝老大以【全聯經濟美學】系列廣告——「讓節儉變得很有態度」、「把去全聯消費變潮」、「與水鬼的世紀對談」為例,分享如何用目標受眾的語言拉近價值觀,進一步強化品牌影響力。
從看見到洗腦,再到認同、仰慕、崇拜,直至信仰,這是一個有條理的品牌進化歷程。信仰並非偶然形成,而是經過精心設計與不斷調整,最終引導消費者參與品牌價值的旅程。當品牌成功落實成一種信仰,信仰即讓選擇變簡單。